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关于第一届学术文化节“话说图书”活动入围名单的公示
发布时间:2024-03-26 21:17:00
各书院团委、学院团委(团总支)、研究生管理服务中心:
为贯彻落实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,营造“乐学善学好学”的学术氛围,展示南国北师学子精耕学术、勇于创新、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,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团委、珠海分校团委与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、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、图书馆、教务部拟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联合举办第一届“智盈山谷”学术文化节,助力打造一流大学文化。
至2024年3月,“话说图书”活动共征稿156份作品,经评委盲审、讨论,选出入围100份作品,现进行公示,请详见附件(排名不分前后,以投稿者姓名首字母排序)。根据活动安排,入围者将获得200元科研经费。
本次立项评审结果公示期截止至3月28日(周四)。如有异议,请于公示期内实名向校区团委、分校团委反映。
联系人:王老师;0756-3683059
共青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委员会
2024年3月26日
附件: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第一届学术文化节“话说图书”活动入围名单
序号 |
所读书目 |
作品名称 |
投稿人 |
1 |
《法律思维小学堂-法律人的6堂思维训练课》 |
《法律思维小学堂-法律人的6堂思维训练课》读后感 |
卜谷婧 |
2 |
《恶意》 |
读东野圭吾《恶意》心得 |
蔡惹里 |
3 |
《人间词话》 |
浅析《人间词话》之“境界说” |
蔡跃峰 |
4 |
《非暴力沟通》 |
《非暴力沟通》 读书报告 |
曾艳婷 |
5 |
《三体》 |
生与灭、爱与恶的宇宙史诗 |
常雨恬 |
6 |
《菊与刀》 |
以《菊与刀》视角分析中日“仁”观念的差异 |
陈楚融 |
7 |
《简·爱》 |
阁楼、火焰、作家视角:《简·爱》中的“疯女人”形象 |
陈家仪 |
8 |
《月亮与六便士》 |
艺术与生活的博弈:《月亮与六便士》带给我的教育思考 |
陈洁 |
9 |
《第三波: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》 |
《第三波: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》读书报告 |
陈世伟 |
10 |
《乡土中国》 |
《乡土中国》深耕阅读收获 |
陈亿 |
11 |
《围城》 |
《围城》读后感 |
陈元梓 |
12 |
《理想国》 |
基于《理想国》文本的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再研究 |
崔定伟 |
13 |
《平凡的世界》 |
《平凡的世界》 |
代柏言 |
14 |
《肌肤之目——建筑与感官》 |
读《肌肤之目——建筑与感官》有感 |
邓嘉媚 |
15 |
《理想国》 |
《理想国》读书笔记 |
窦善玲 |
16 |
《文明的冲突》 |
《用文明冲突的范式看世界——读<文明的冲突>》 |
丰炜辰 |
17 |
《妻妾成群》 |
从苏童《妻妾成群》看封建礼教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|
冯琳 |
18 |
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 |
女性地位的前世今生——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读后感 |
冯棋珂 |
19 |
《乡土中国》 |
礼治与差序格局的现实性思考——读《乡土中国》 |
符梓莹 |
20 |
《主角》 |
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——读《主角》有感 |
高敬宇 |
21 |
《人面桃花》 |
为理想离去,为现实归来 |
高晓涵 |
22 |
《洞穴奇案》 |
从《洞穴奇案》看正义的多面性:法律与道德的博弈 |
韩康妮 |
23 |
《理想国》 |
在寻找“正义”中认识“人”在寻找“正义”中认识“人”——读《理想国》有感 |
何嘉怡 |
24 |
《百年孤独》 |
直面孤独,不惧孤独 |
贺晨露 |
25 |
《活着》 |
自渡,是绝处逢生的良药——读余华《活着》有感 |
胡芳媛 |
26 |
《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》 |
《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》读书报告 |
黄芳丽 |
27 |
《在西南联大》 |
给西南联大前辈们的一封信——《在西南联大》读书随笔 |
黄蕾 |
28 |
《平凡的世界》 |
在苦难中谱写生命之歌——读《平凡的世界》有感 |
黄明月 |
29 |
《云边有个小卖部》 |
《云边有个小卖部》 |
黄茜茜 |
30 |
《共产党宣言》 |
《共产党宣言》——无产阶级的有力思想武器 |
黄一凡 |
31 |
《共产党宣言》 |
《共产党宣言》读后感 |
黄怡华 |
32 |
《泰戈尔诗选》 |
香花孤月下的热土——读《泰戈尔诗选》有感 |
黄雨徽 |
33 |
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》 |
一个危险预言的背后——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》读书笔记 |
贾云诺 |
34 |
《娇惯的心灵》 |
《娇惯的心灵》作品(未具体命名) |
江冬冬 |
35 |
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 |
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(未具体命名) |
姜妍卿 |
36 |
Woolf's Reading Essays(《伍尔夫读书随笔》) |
I am rooted, but I flow.-- Book Report of Woolf's Reading Essays |
姜祝鑫 |
37 |
《平凡的世界》 |
《平凡的世界》(未具体命名) |
孔雪雪 |
38 |
《谈谈方法》 |
一场对“我思故我在”的澄明活动——笛卡尔《谈谈方法》读书报告 |
兰阳 |
39 |
《人世间》 |
人生一世间,愿你守得云开见月明——读梁晓声《人世间》有感 |
蓝明浦 |
40 |
《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》 |
读《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》有感 |
冷亚娟 |
41 |
《人生》 |
路遥《人生》阅读 |
黎佳仪 |
42 |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 |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读后感 |
李书琴 |
43 |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 |
从黄土地中走出来的领导人——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读书报告 |
李舒琪 |
44 |
《巴黎,19世纪的首都》 |
救赎美学:论《巴黎,19世纪的首都》中的“辩证意象” |
李文豪 |
45 |
《民主新论》 |
《民主新论》读后感 |
梁姝婕 |
46 |
《追风筝的人》 |
《追风筝的人》(未具体命名) |
廖璟仪 |
47 |
《雪国》 |
通往银河之境——读《雪国》有感 |
林贝蓓 |
48 |
《克拉拉与太阳》 |
爱与被爱,人与人心 |
林晨晞 |
49 |
《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》 |
《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》读书报告 |
林谷峰 |
50 |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 |
读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有感 |
林欢 |
51 |
《失眠症漫记》 |
《失眠症漫记》观感 |
林子晗 |
52 |
《我与地坛》 |
向死而生的追问——《我与地坛》读后感 |
刘婧熙 |
53 |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 |
时代的伤疤——读《在细雨中呼喊》有感 |
刘敏琪 |
54 |
《看见》 |
《看见》 |
刘甜甜 |
55 |
《我与地坛》 |
《我与地坛》阅读体悟 |
刘婉婷 |
56 |
《第二性》 |
《波伏娃视角下的女性处境分析》 |
刘欣桐 |
57 |
《男人之间》 |
《男人之间》:父权社会的“标准男性”生产 |
刘雪松 |
58 |
《红楼梦》 |
话说红楼梦:以色观情, 赤诚如一 ——从色彩视角窥见这自始至终的真情 |
刘艺 |
59 |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 |
重温习近平知青岁月,再谱新时代青春华章——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读书报告 |
卢丹颖 |
60 |
《历史深处的忧虑》 |
读《历史深处的忧虑》有感 |
鲁安楠 |
61 |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 |
听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——读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有感 |
陆文晴 |
62 |
《边城》 |
漫谈——读《边城》文集有感 |
马静鸣 |
63 |
《中国水彩画史》 |
读书报告 |
毛哲 |
64 |
《活着》 |
我们无需受难——《活着》读后感 |
孟品希 |
65 |
《我与地坛》 |
于喧嚣中找静谧,于痛苦中寻欢愉 |
欧飘香 |
66 |
《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》 |
《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》作品 |
瞿宏宪 |
67 |
《乡土中国》 |
乡土的谦退与现代的进取——读《乡土中国》有感 |
石玖 |
68 |
《人世间》 |
刹那人间,一生向阳——《人世间》阅读小记 |
时萌鞠 |
69 |
《离婚》 |
老舍先生《离婚》中的两座“围城” |
孙婧懿 |
70 |
《文艺心理学》 |
《文艺心理学》读书笔记 |
孙静 |
71 |
《自我突围》 |
读《自我突围》的一些感想 |
孙庆隆 |
72 |
《共同体概论》 |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——《共同体概论》读后推介 |
唐佳 |
73 |
《长安的荔枝》 |
《长安的荔枝》作品 |
陶新萌 |
74 |
《文化苦旅》 |
踏上“文化的苦旅” |
田宏爱 |
75 |
《日子疯长》 |
眇眇之身,亦可移山——读《日子疯长》 |
汪可欣 |
76 |
《论犯罪与刑罚》 |
《论犯罪与刑罚》读书笔记 |
王丹 |
77 |
《认知驱动》 |
《认知驱动》作品(未具体命名) |
王睿 |
78 |
《苏菲的世界》 |
《苏菲的世界》 |
王晓阳 |
79 |
《共产党宣言》 |
从《共产党宣言》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|
王笑月 |
80 |
《教育的目的》 |
《教育的目的》读书报告 |
文淋萱 |
81 |
《可能性的艺术:比较政治学30讲》 |
“四好”中国——《可能性的艺术:比较政治学30讲》读书笔记 |
吴舒欢 |
82 |
美学原理 |
美学原理 |
吴漩 |
83 |
《平凡的世界》 |
阅读平凡,感知世界 |
吴彦辰 |
84 |
《在基层接受洗礼的日子》 |
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 |
夏长璐 |
85 |
《乡土中国》 |
处在交错带上的乡土中国 |
肖畅 |
86 |
《一句顶一万句》 |
世间孤独人,万句话何与人说? |
肖玉贞 |
87 |
《理想国》 |
中外文化互动语境下的西方经典与古今中国之关联——《理想国》读后感 |
邢思洋 |
88 |
《围城》 |
《围城》读书报告 |
徐可昕 |
89 |
《第七天》 |
《第七天》——生与死,绝望与温情 |
许洋 |
90 |
《平凡的世界》 |
《平凡的世界》读后感 |
杨京京 |
91 |
《长安的荔枝》 |
《长安的荔枝》 |
杨紫童 |
92 |
《一句顶一万句》 |
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之孤独是我们的“朋友” |
要欣婕 |
93 |
《长恨歌》 |
《长恨歌》:一曲长歌,一世跌宕,一时繁华 |
张海韵 |
94 |
《动物化的后现代》 |
《动物化的后现代》——宅文化是否已死? |
张诗雅 |
95 |
《媒体奇观: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》 |
《媒体奇观: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》读书笔记 |
张裕 |
96 |
《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》 |
一种严峻的乐观主义 |
周静 |
97 |
《沈从文全集》 |
过万重山——读《沈从文全集》有感 |
周晴 |
98 |
《在酒楼上》 |
借“归乡”模式解读《在酒楼上》 |
周洋帆 |
99 |
《我与地坛》 |
话说图书《我与地坛》 |
朱锦潇 |
100 |
《与社会学同游》 |
读《与社会学同游》体悟 |
邹楠 |